第17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纪要
2018年10月23日-25日,第17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次会议由国际运动生物化学学会主办,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分会、北京市体育科学学会承办,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协办。
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每三年举办一次,是国际生化暨运动生理生化领域内最高级别的会议。来自全球50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围绕大会主题“运动是医学的未来”对运动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会议于10月23日下午一点拉开帷幕。大会秘书长来自中国体育科学研究所的赵杰修副所长主持了开幕式,并一一介绍了本次会议的特邀嘉宾和到场的组委会成员。
开幕式第一项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生理与生物化学分会主任委员田野教授向全体嘉宾、参会人员致欢迎辞,欢迎中外学者在金秋时节齐聚北京,共享学术盛宴。
随后,会议创始人——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的Jacques Poortmans教授也亲临现场向大家介绍了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的创办史和发展史,给到场人员留下深刻印象。开幕式最后一项由国际运动生物化学学会现任主席Frank Booth教授致开幕词,并于开幕词后宣布会议正式开始。
本次会议历时两天,在四个半天内中外专家分别聚焦“运动代谢和线粒体功能”,“运动与健康”,“运动、营养和慢性病”以及“运动生理生化”四个主题进行了52场学术报告,分享研究成果,讨论现有问题和挑战,并探索前沿技术。
在23日下午,“运动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的专题会议上,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的Juleen Zierath教授带来了题为《运动与代谢》的开场报告,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运动对人体新陈代谢的多方面影响。随后,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吉立力教授、加拿大约克大学的DavidHood教授和弗吉尼亚大学的颜镇教授也各自发表了围绕这一主题的特邀报告。
10月24日上午“运动与健康”专场中,本次会议的青年学者奖获得者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后MaleneLindholm发表了题为《肌肉有记忆吗?耐力训练如何影响基因组调控》的大会报告,介绍了利用转录组测序、甲基化测序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经受不同耐力训练方式的受试者进行肌肉部位的转录调控研究。此外,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KarynEsser教授和来自日本早稻田大学的Takayuki Akimoto教授分别发表了题为《骨骼肌中的昼夜节律和分子钟:为什么肌肉需要准时》和《MicroRNA在骨骼肌中的适应性和功能》的大会报告。
10月24日下午,在“运动、营养和慢性病”专场会议上,密苏里大学Frank Booth教授、中国体育科学研究所的何子红教授、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Robyn Murphy教授作特邀报告。
24日晚上,306篇摘要参与了壁报展示环节。
会议最后一天上午,美国得克萨斯州卫生长老会医院运动与环境医药研究所创建人、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BenjaminLevine教授就《老年运动员的心脏:是敌是友?》这一主题和参会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丁树哲教授与TroyHornberger教授也围绕“运动生理生化”这一专场主题就各自的研究领域发表了精彩报告。
本次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的顺利谢幕,标志着国内首次承办这一高水平学术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下一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将于三年后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
会场照片及花絮: